聲明: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(wǎng)絡,僅供藥品專業(yè)人士閱讀,不作為用藥依據(jù),如有藥品疑問,歡迎咨詢在線藥師。
11月22日,中國地質局4名工作人員遇難,最小的25歲。四人死亡的原因大概是溫度不穩(wěn)定。溫度損失是指在極端氣候條件下,如潮濕、寒冷、強風等。,人體的產熱趕不上熱量散失的速度,從而導致體溫下降。
失聯(lián)人員所在的哀牢山處于冬季,晝夜溫差大,白天可達20度左右,夜間可降至78度。群山高大,樹木茂密。另外最近幾天森林有霧,能見度低。在這種情況下,如果失去聯(lián)系的人承擔溫度損失的負面影響,情況就非常嚴重了。
在失去體溫的早期,你會感到很冷,這可能是不自覺的手腳顫抖。此時你會失去意識,不協(xié)調,可能會造成意識喪失,昏迷,心臟驟停,后期死亡。據(jù)了解,0~10℃是高溫損失的最高溫度范圍。一般來說,在低溫下,當成人體溫低于2小時時,會出現(xiàn)體溫過低的癥狀。
人體的理想體溫是37°C,當體溫超過40.5°C時,體內的生物酶就會失效,使人體難以產生化學反應,從而導致死亡。但是,如果人長時間暴露在寒冷的環(huán)境中,人體的熱量損失超過了熱量供應,就會導致人體溫度下降,從而危及生命。
人的體溫一般在36到37度之間。如果溫度低于30度,人就會死亡。
很多人認為說低溫使人凍死是一種誤解。在0-10℃時,只要散熱過快,體溫就會迅速下降,尤其是下雨淋濕的時候。再加上大風,沒有足夠的保暖設施,導致體溫下降過快,低于30℃,很快就會凍死。
長期暴露在雨、雪、大風和寒冷的環(huán)境中;在寒冷多風的山區(qū),天很黑卻還穿著汗?jié)竦膬纫?;衣服不夠暖和,所以晚上躺下就不動了。在這種情況下,體內的熱量會低于散發(fā)的熱量,從而進入失溫狀態(tài)。
體溫下降的原因有很多。濕衣服、寒冷、饑餓、疲勞、年老體弱都可能導致體溫過低。比如在海拔較高的地方,雪線以上空氣含氧量低空會影響登山者的正常新陳代謝。如果長時間暴露在低溫、強風和缺氧的環(huán)境中,缺乏適當?shù)谋E胧?,很容易失去溫度?/p>
如何防止溫度損失
人體體溫的正常范圍是35.8℃—37.8℃,通常在下午15:00—17:00最低。高原溫度比平地低,海拔上升1000米。每次氣溫下降6℃。人的溫度受環(huán)境影響,通過蒸發(fā)、輻射、對流、傳導等方式降低。
因此,除非每天氣溫接近30℃,否則外出鍛煉時一定要記得多帶衣服。喜歡戶外運動的人,如果不舒服,應該學會使用當?shù)氐牟牧?。比如大塑料袋也可以暫時防風防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