聲明:所有內(nèi)容信息均來源于網(wǎng)絡,僅供藥品專業(yè)人士閱讀,不作為用藥依據(jù),如有藥品疑問,歡迎咨詢在線藥師。
湯,是我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,我們也常說“湯補”,我國五千年歷史,食文化僅僅一千多年,而湯文化卻長達三千年之久。
老話說:
“寧可食無肉,不可飯無湯。”
“飯前一口湯,不用進藥房。”
“飯前先喝湯,勝過良藥方。”
其實,這話是有道理的。
一碗好湯,營養(yǎng)易消化。美國營養(yǎng)學家所做的一項調(diào)查顯示,在6萬多名接受營養(yǎng)普查的人中,那些營養(yǎng)良好的,正是經(jīng)常喝湯的人。
飯前先喝湯,勝過良藥方護腸胃、促消化、助長壽
第一、減少食道炎、胃炎
從口腔、咽喉、食道到胃,猶如一條通道,是食物必經(jīng)之路,飯前喝湯,等于給這段消化道加點“潤滑劑”,使食物能順利下咽,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。
若沒這種習慣,則飯后會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體液喪失過多而產(chǎn)生口渴,這時喝水,反而沖淡胃液。所以,飯前先喝湯,可減少食道炎、胃炎等的發(fā)生。
第二、保護腸胃、促進消化吸收
吃飯過急,胃會不舒服,其實是因為胃“工作”超負荷導致。
如果飯前喝點清淡的湯,它可以把胃“激活”,讓胃處于活躍的狀態(tài),再吃飯時,胃就會很自然地工作了,這樣對消化吸收都是有好處的。
第三、促進新陳代謝、助長壽
日本人只要吃飯,必喝味噌湯。味噌是發(fā)酵食品,有很好的整腸功能,能排除體內(nèi)廢物,此外,還含有大豆皂精,能防止脂肪氧化、促進新陳代謝。
味噌湯內(nèi)豐富的蔬菜使得膳食纖維含量大大增加,日本人的長壽,與每日飲用味噌湯也有關。
冬至過后喝這碗湯勝過頂級補品!
1黨參牛肉湯:氣血雙補
做法:
牛肉洗凈切片,涼水下鍋,水開后撇去浮沫。山藥去皮,切小塊。
鍋洗凈后重新燒開水,放入牛肉、黨參、黃芪、枸杞、姜片,大火燒開煮15分鐘。蓋上鍋蓋,轉(zhuǎn)小火煎煮1小時。
放入山藥,再煮30分鐘,煮到山藥軟爛,調(diào)味即可。
功效:
黨參是補氣佳品,可補中益氣、健脾益肺、生津養(yǎng)血。
牛肉同樣具有補益氣血、健脾和胃的作用。黨參搭配牛肉,補氣血效果增強。
特別是熬夜、壓力大、感覺疲勞的人,在冬日來一碗黨參牛肉湯,可增強免疫力,消除疲勞。
2黃芪鯽魚湯:健脾暖中
機體在寒冬時節(jié)活動減弱,新陳代謝減慢,黃芪能幫助體質(zhì)虛弱、容易感冒、畏寒怕冷的人祛除寒氣。鯽魚有益氣健脾、清熱解毒等作用,兩者一起煲湯,更能補氣血、溫脾胃。
做法:
將鯽魚洗凈,瀝干;黃芪、蓮藕洗凈,胡蘿卜去皮,切塊待用。
鍋內(nèi)倒油燒至六成熱,放鯽魚煎至兩面金黃,再放姜片煸香;烹入黃酒,倒適量清湯,放黃芪、紅棗、蓮藕大火燒開,小火慢煲1小時。
將胡蘿卜放入鍋中,繼續(xù)用小火煲15分鐘,調(diào)味即可。
適量喝此湯能健脾暖中,但黃芪用量不宜過多,20克左右即可。燉好后吃肉、喝湯皆宜,每周1~3次。
此外,如有手足心熱、兩脅脹悶、大便秘結等癥狀的人不適合食用。
3海帶菠菜湯:防中風
做法:海帶100克、菠菜50克、豆腐250克,一起燉湯后調(diào)味食用;
功效:預防中風或中風后預防復發(fā),經(jīng)常喝海帶菠菜湯有防治作用。
4冬瓜排骨湯:滋補養(yǎng)顏
做法:
排骨剁成小塊放入開水鍋內(nèi)焯一下,冬瓜去皮切小塊;
將湯鍋置火上,放入開水、排骨,大火煮沸后轉(zhuǎn)小火燉至熟爛,再把冬瓜放入湯內(nèi)燉熟,加入精鹽、味精、蔥花、胡椒面調(diào)味。
功效:排骨屬葷,濃厚滋補;冬瓜屬素,清淡養(yǎng)顏。
喝湯,一定要記住這兩點!
喝湯不僅僅喝下肚,還要明白喝湯養(yǎng)生的正確方法。
喝湯時間和湯量要注意!
飯前喝湯雖然很好,但也不能喝太多,一般來說,一碗左右就可以了。進湯時間以飯前20分鐘左右為好,吃飯時也可緩慢少量進湯。
早餐可適當喝多些,因為早晨人們經(jīng)過一夜睡眠,損失水分較多;
中晚餐前喝湯以半碗為宜;
尤其是晚上要少喝,否則頻頻夜尿影響睡眠。
特別是心臟不太好的人,不要喝太多,以免導致身體不適。
四類人喝湯要謹慎!
胖人可在餐前20—30分鐘喝一小碗清淡、少油的蔬菜湯,能增加飽腹感;
高血壓患者喝湯要限鹽;
痛風患者不適合多喝肉湯、魚湯、海鮮湯等動物性食品的湯,因為其中的嘌呤含量較高;
胃腸不好、食欲不振的人通常脂肪消化能力也比較弱,如果要喝肉湯等,應該先去掉湯里的大部分浮油。
喝湯三大誤區(qū),千萬別犯!
1喝湯不吃“渣”
有人做過檢驗,用魚、雞、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質(zhì)原料的食品煮6小時后,看上去湯已很濃,但蛋白質(zhì)的溶出率只有6%~15%,還有85%以上的蛋白質(zhì)仍留在“渣”中。
經(jīng)過長時間燒煮的湯,其“渣”吃起來口感雖不是最好,但其中的肽類、氨基酸更利于人體的消化吸收。因此,除了吃流質(zhì)的人以外,應提倡將湯與“渣”一起吃下去。
2飯后才喝湯
這是一種有損健康的吃法。因為最后喝下的湯會把原來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釋,勢必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。
正確的吃法是飯前先喝幾口湯,將口腔、食道先潤滑一下,以減少干硬食品對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,并促進消化腺分泌,起到開胃的作用。
飯中適量喝湯也有利于食物與消化腺的攪拌混合。
3湯水泡米飯
這種習慣非常不好。日久天長,還會使自己的消化功能減退,甚至導致胃病。這是因為人體在消化食物中,需咀嚼較長時間,唾液分泌量也較多,這樣有利于潤滑和吞咽食物。
湯與飯混在一起吃,食物在口腔中沒有被嚼爛,就與湯一道進了胃里,這不僅使人“食不知味”,時間長了,便會導致胃病。
“寧可食無肉,不可飯無湯”、“飯前先喝湯,勝過良藥方”……冬至過后常喝一碗湯,護腸胃、促消化、助長壽,好處驚人!
喝湯雖好,但也要注意兩件事,別走進三大誤區(qū),快告訴家人和朋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