聲明: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(wǎng)絡,僅供藥品專業(yè)人士閱讀,不作為用藥依據(jù),如有藥品疑問,歡迎咨詢在線藥師。
北京,我的家,一個24℃的溫暖房間。我喝了一杯熱茶,喝了一口,拿起手機看最新消息。一個消息,頓時讓我從頭冷到腳。
“老婆,讓我再抱抱你!在新聞中,它描述了一個悲慘的人類悲劇:在中國東北的沈陽,正在工作的老何和他的妻子過著相親相愛的生活。然而,2014年12月17日晚,氣溫-24℃時,老何的妻子從藥店買藥出來,摔倒在地,突然死亡。無法接受這個現(xiàn)實,老何趕到現(xiàn)場,將妻子的尸體在冰雪中抱了兩個小時。& ldquo我不冷,只是想多抱她一會兒,以后就沒機會了。& rdquo
是的!猝死,讓在一起生活了半個世紀的夫妻,陰陽相隔。
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(yī)院心臟中心主任醫(yī)師郭分析,老人可能是因心源性猝死猝死。
心源性猝死是老年人因心臟原因引起的意識突然喪失,發(fā)生在急性癥狀發(fā)生后一小時內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心臟原因占所有1小時內死亡患者的90%。其中,70%-80%是冠心病,其次是心肌病、肺心病和高血壓性心臟病。
猝死可能在發(fā)生前幾天甚至幾周就有了一些跡象。
大家可能認為心源性猝死通常在發(fā)生前沒有征兆,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屬忽視。其實這種猝死可能在發(fā)生前幾天甚至幾周就已經(jīng)表現(xiàn)出了一些表現(xiàn),比如情緒波動較大,平時安靜的人因為一些小事突然生氣,或者原本脾氣暴躁的人變得安靜,前胸后背疼痛,頻繁心悸,胸悶,夜間或活動后呼吸困難,嗆咳,痰中有泡沫,睡覺時異常打鼾或尖叫,皮膚蒼白或發(fā)紫。& hellip如果老人有以上癥狀,或者有過心臟病,并且已經(jīng)搶救成功,猝死的可能性非常大,需要多加注意。
大多數(shù)心源性猝死患者都有心臟病史,但其中三分之一是新發(fā)病例??烧T發(fā)心血管疾病的九大因素是高血脂、吸煙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腹型肥胖、缺乏運動、飲食中缺乏水果蔬菜、精神緊張和大量飲酒。心血管疾病高發(fā)期間,應避免感冒、情緒起伏、運動、熬夜、暴飲暴食等行為。即使沒有心血管疾病,有這些高危因素的人在有上述先兆時也要高度警惕。
為了搶救心臟驟停的病人,他們必須呆在& ldquo黃金五分鐘。在…之內
心源性猝死往往讓人措手不及。但如果超過4-6分鐘沒有供氧,會對患者大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傷。等待醫(yī)生前來搶救或被送往醫(yī)院搶救,會耽誤最寶貴的搶救機會。那么,你旁邊的人如果失去意識,突然暈倒怎么辦?為了搶救心臟驟停的病人,我們必須在& ldquo黃金五分鐘。在里面。
心源性猝死的過程大致如下:患者突然失去意識,部分患者出現(xiàn)抽搐;呼吸很快變得不規(guī)律和嘆氣,然后呼吸停止;這時候脈搏摸不到,耳朵貼左胸聽不到心跳。患者眼睛的瞳孔很快擴大,用手電筒光照射時沒有觀察到瞳孔收縮。
當出現(xiàn)上述情況時,在場人員應立即施救。首先,將患者移動到堅硬平坦的地面,握住患者的脖子,讓他平躺。救援人員拍了拍病人的肩膀,大聲喊道:& ldquo嘿,你怎么了?& rdquo打開患者眼瞼,用手電筒或手機的光刺激眼球,看是否有瞳孔收縮,用手觸摸患者頸部兩側的頸動脈,感受是否有搏動。同時,請他人撥打120或999緊急號碼。如患者無意識,瞳孔不縮小,頸動脈不搏動,搶救者應盡快解開患者褲子的衣領和腰帶,取出鼻、口、喉異物。如果有假牙,應該先取出來。盡量使患者頭部后傾,下巴至耳垂至地面呈一條直線,并保持呼吸道通暢。老年人咽部和軟腭容易凹陷,會導致心臟驟停后呼吸道堵塞。在搶救老人猝死時,打開氣道尤為重要。施救者首先觀察患者胸部是否上下移動,耳朵靠近患者鼻子,聽是否有呼吸聲。如果確定自己沒有呼吸,就要用一只手捏住患者兩側的鼻翼,另一只手捏住下巴,給患者進行人工呼吸。吹入患者口中的空氣會持續(xù)2秒,然后患者肺部自然呼出,再次進行人工呼吸,患者胸腔會明顯看到起伏。
對于少數(shù)患者,可以嘗試在心前區(qū)敲打,拳頭抬高20-30 cm,敲打患者胸骨下三分之一1-2次,然后判斷心跳是否恢復。尚未恢復的應開始心肺復蘇。最重要的是立即開始胸外按壓。搶救者位于患者身體左側,雙手交叉,手指向上傾斜,雙臂垂直按壓。按壓位置在胸骨下緣,按壓深度應為4-5厘米。雙手垂直上下,不要離開胸部,按壓頻率保持每分鐘100次。1分鐘后,判斷是恢復呼吸還是自覺恢復。如果沒有,繼續(xù)重復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。救援過程應該不間斷地繼續(xù),直到急救人員到達。
人只活一次。近年來,我們多次聽到猝死的消息。明星、出租車司機、白領甚至運動員和高中生& hellip& hellip隨著人們生活節(jié)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不斷增大,健康人群遭受心臟驟停并導致猝死的人數(shù)逐漸增多,這給心臟驟停的防治帶來了更大的挑戰(zhàn)。預防猝死,不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還要盡可能多的學習一些急救知識。也許,有一天,你身邊的人會因為遇到懂急救知識的你而再次得到機會。
(如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您的權益,請致電(028-68810668)聲明網(wǎng)站將在收到信息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進行核實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