聲明: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(wǎng)絡,僅供藥品專業(yè)人士閱讀,不作為用藥依據(jù),如有藥品疑問,歡迎咨詢在線藥師。
■觀察員。
繼承中華文化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從學習謙虛的敬語開始。你不能說“你”,但你不能不說“請”、“你好”、“麻煩大家”和“對不起”。
最近,作者應邀參加了世界語言大會。一出車站,幾個大學生志愿者的語言嚇了我三次:你們是開會嗎?我嚇了一跳;你叫什么名字?自己在這里找(遞一張紙)嚇嚇我。在這里等著,還有兩個,嚇我三次。因為參加語言大會,覺得志愿者要多注意自己的語言,所以發(fā)了一條微博善意提醒。
這是大事,也是小事。說它不大,就是說孩子們沒有大的錯誤,只是不會說話;也正是因為如此,我想到了很多場合,很多時候,在很多人面前,不僅僅是孩子,還有很多不能用謙虛的話去尊重對方的成年人。于是,我感慨地說:不怪孩子,怪大人,怪家庭,怪學校。
謙詞和敬語是禮貌用語中表示謙虛和尊重他人的詞語。漢語是用來自謙的,叫謙詞;用來表示對他人的尊重,稱為敬語。例如,在我們的交流中,我們經(jīng)常使用謙虛的詞,如“我的父親”、“我的母親”、“我的兄弟”等。這是用“家”和“她”作為我們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謙稱。“凌”是一個敬語,表示對對方的尊重,比如稱別人的父母為“你的爸爸”“你的媽媽”,稱別人的孩子為“你的兒子”“你的愛人”。
相反,我謙虛地稱我的作品為“我的作品”,稱我的觀點為“我的拙見”、“我的拙見”、“我的拙見”等等。
謙詞禮貌是中國傳統(tǒng)優(yōu)秀文化的一部分,它不僅蘊含著中國幾千年傳統(tǒng)文化的魅力,也是人與人之間的禮儀規(guī)范,更體現(xiàn)了人們內心的敬仰、修養(yǎng)和教養(yǎng)。
謙詞敬語作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,積淀了幾千年,熠熠生輝,是祖先留下的寶貴財產(chǎn)。當然,我們可以根據(jù)時代的變化對一些詞語進行必要的簡化和調整,但禮貌用語所表達的尊重和尊重人的精神實質并沒有過時。目前,各地重點保護文化古跡等有形文化遺產(chǎn),也要傳承謙詞敬語等無形文化資產(chǎn)。
我們應該看到,敬語在現(xiàn)代社會的作用遠不止禮儀規(guī)范。它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潤滑劑,是感情的外在表現(xiàn),是不同群體之間情感認知、理解和溝通的橋梁。我們經(jīng)常談論的醫(yī)患關系、警民關系、師生關系、官民關系等等,都有些緊張。如果雙方使用更多謙虛的話語和敬語,我們的社會將減少許多沖突和矛盾,更加和諧美好。因此,學習謙虛敬語不僅是繼承中國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的問題,也是現(xiàn)實社會的迫切需要。
正因為如此,我非常欣賞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題目《談老規(guī)矩》,緊扣社會現(xiàn)實需求,解決當下迫切需求;同樣,也正因為如此,我把謙詞敬語作為語文教材的重要內容之一,讓學生記憶和練習口語交際和寫作,從而加強在這方面的影響力。
在這里,我呼吁整個社會學學習謙虛的敬語,尤其是大學、中學、小學的老師和學生。繼承中華文化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從學習謙虛的敬語開始。你不能說“你”,但你不能不說“請”、“你好”、“麻煩大家”和“對不起”。
□王旭明(原教育部發(fā)言人、語言出版社社長)。
(原標題:呼喚社會學中的謙詞和敬語)